首页 >> 2022年-01期

【两会关注】让上海更美好——我会海归代表委员的两会声音

 来源: 作者:区萱

发布时间: 2022-03-29

WDCM上传图片

全国政协常委、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黄震:教育改革是观念改革,要超越民生谋教育

  教育绝不仅是一个民生问题,也不仅是教育本身问题,教育改革,一定是一场社会改革。如义务教育“双减”的改革,除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改革教育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高度去谋划,重塑全社会的成才观,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和社会评价体系上,营造有利于各行各业人才成长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成才观。

WDCM上传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副校长

顾祥林:推进产教融合 助力打造世界级产业群

  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上海要主动把握有利契机,结合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建设,在探索打通产教两端、校企双方双向链接的“快车道”中有所作为。为此建议:一、创新协同机制,制定分产业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开展“三大产业”相关新学科、新专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基础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二、创新培养体系,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育模式。发挥部属高校等研究型大学的优势,率先在相关学科专业上布局,聚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学院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策源能力、能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三、创新教育模式,建立“世界级”的产业学院和学习工厂。通过行业头部企业提供课题来源、实验室资源和应用场景等支持,院校将技术产品转化为教材课件等方式汇聚并引导资源要素,实现多元共建共享。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常委、妇联界别召集人、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市妇联副主席

翁文磊:聚焦高质量陪伴 打造家庭教育体系

  随着“三孩”和“双减”政策的出台,全社会的养育焦虑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配合。当前,儿童成长过程面临着三方面矛盾:一是学业负担减轻与家长教育焦虑的矛盾;二是不良生活习惯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矛盾;三是亲子陪伴不足与良好亲子关系的矛盾。为此建议,聚焦高质量陪伴,打造新时代家庭教育体系,推动上海新时代家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大家庭教育地方立法推进力度,加快家庭教育法治化;二是加大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力度,增强家庭教育科学性;三是加大公共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家庭教育服务的有效性。

WDCM上传图片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我会常务理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

毛祥东: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和评估标准

  除了支持高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外,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自然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智能搜索等关键技术,并扭转技术路径跟随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对标元宇宙场景技术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评估标准。每年定期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核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企业战略,在挑战公共安全与道德伦理上设置一些安全底线与标准。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常委、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安琦: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设置历史文化脉络标识

  上海在城市建设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确定一批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历史文化加以保护,而且更要从细节做起。对于所有需要动迁的地块,无论是老城区还是郊区农村,都要考虑如何在新建街区里的适当位置,对于这块地方曾经的历史、建筑、文化、人物、习俗等等有关历史和文化的资料进行整理,以标识牌、标识墙、标识碑等形式(形式可以多种)说明这块地方“过去的故事”,甚至道路的名称也可以从这些地块的历史文化中产生,形成历史脉络表达。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

张毅: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虹桥力量”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上海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又一重点区域。首先,应充分抓住RCEP机遇,强化“四大功能”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布局。其次,从“国际范儿”“未来范儿”“中国范儿”三个关键词着手,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虹桥“样板间”,例如建设一批以国别为特征的精品街坊;布局元宇宙的线下场景,开创“元宇宙+”的新商业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将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峰会、永久展会等形式落地虹桥,推动非遗产业化等。

WDCM上传图片

市人大代表,我会常务理事,天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姚海嵩:发挥业主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管理

  首先,应努力形成行政管理的合力,物业的公共事项涉及每个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形成民政、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合力。同时,要在法治理念上下功夫,做好全面政策宣贯,并加强法治引领下的自治协商引导,发挥社区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让社区居民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依程序按照自身职责并相互配合,对居住小区的管理进行充分讨论取得共识。可以发布一批涉及物业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帮助市民正确理解和了解物业管理的法规,凝聚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助力城市治理。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委员,我会常务理事,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裘索:完善合规不起诉中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

  第三方监督评估的费用较为合适的做法是由第三方机制管委会和企业各自承担部分监管费用,管委会的各组成机关可适当拨款并成立专项资金,用以支付费用。关于合规考察期限的设定及后续监管,建议可将企业合规附条件不起诉的考察期设置为6个月至2年,同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合规计划的完成情况等作出调整。若涉案企业违反合规计划中的要求或未能持续实施合规计划,检察机关应视情况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委员,我会常务理事,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陈贵:加快人工智能治理与立法

  当今人工智能主要国家和地区正从产业促进政策迈进立法,加快人工智能治理和规制,一方面突破现有规则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束缚,另一方面建立防范人工智能技术滥用,未雨绸缪地防范未知风险。建议上海应借“浦东新区法规”的东风,尽快开展人工智能“浦东新区法规”的相关立法工作。加强人工智能法治顶层设计、人工智能立法理论研究与国外立法借鉴研究及实践,并加快伦理道德、监管、隐私保护、算法问责、安全保障及法律责任等立法。

WDCM上传图片

市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

张华:从技术和标准两个层面推动互联网医院规范化发展

  疫情下看病难、挂号难。因疫情防控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发展,在上海部分公立医院,已经实现了医保在线实时结算,医保患者在家就可以问诊,线上可以脱卡支付,药品直接配送到家,但线上看病仍有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发展也需要正规化和标准化。应规范号源发放渠道管理,运用科技手段助力线上预约行为监管,试点在预约环节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实名核验,从根源上杜绝“假病人”等;同时应出台第三方预约平台的地方性标准,形成合力应对“看病难”。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委员,我会常务理事,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合伙人

徐珊珊:形成尊重隐私权的社会风尚

  在相关信息的网络传播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分公众人物和普通自然人。保护受行政处罚人的隐私不意味着“护短”,受行政处罚记录信息可在有关行政部门的系统查询中,以合适方式提供给其利害关系人,以便在入职、结婚等重要时刻以参考。建议上海市相关行政机关按照或参照《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规范向社会公开涉自然人的行政处罚文书;明确上海市各类校纪处分不应向社会公开,规范如何校内公开并保护受罚学生的隐私权;倡导学习《民法典》普及个人“隐私权”概念,对身边普通人形成尊重“隐私权”的社会风尚;完善依申请完整公开行政处罚文书的制度,从而保护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委员,我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徐斌艳:“双减”背景下整合校内课外服务资源

  上海市作为“双减”文件中确定的全国试点城市,正在努力调配或建设合理的校内用的课外资源,寻找多元有效的服务资源途径,成为了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建议提升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内课外服务工作内容重视水平,加强校内课外服务资源建设开发力度,积极统筹优质免费线上学习服务资源,建立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服务引进管理机制,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校内课外服务资源建设,有效整合课后服务人力资源。

WDCM上传图片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任一鸣:着力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应从细化、完善地方法规和监督机制入手,同时,以需求分析和问题梳理为导向制作培训教材,在各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社区文化中心和养老机构等常态化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和应用培训。为老年人扫清“数字生活”基础设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