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第01期

【记忆】从詹天佑到颜德庆

作者: 马圣楠 

发布时间: 2025-04-03

1911年5月21日,一个身材有些壮硕、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在给他副手后生的一封信中写道:“邮传部正在收回所有的铁路干线,是善是恶,终将有报。我强忍着不做任何评论,而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洞悉此事。”

对当局做法出离愤怒的他,在后一封6月13日的信中继续写道:“至于四川铁路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将予接管,而对中国人来说,则无任何希望。因此,我们如果再花费心思,那将如修筑空中楼阁,毫无意义了。我们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所有的好命运均已离开中国人而去,而我们必须甘心居于次等地位、二等地位?不!!!比这还坏。”

写下这些信的正是享有“中国铁路之父”美誉的詹天佑,而让他如此忧心又愤怒的事,就是被后世认为导致清朝覆亡的“催命符”:川汉铁路。

 

詹天佑的“战友”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太白笔下蜀道艰难,层峦叠嶂、深峡激流,千百年来开路与行走皆不易。西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南有乌蒙,自古出巴蜀,唯有东出夔巫三峡水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高潮时,四川人民盼望建成出川铁路,但“天府宝地”也遭英、法、德、美等国列强觊觎,欲揽办控制铁路建造营运,纷纷游说清廷与四川地方大员,以借款造路为由企图抢先。

为拒外国列强染指,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奏请川人自筹资金修铁路,获清廷批准。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公司成立,1907年3月改商办,规划从成都起,经重庆、万县到宜昌,再由宜昌经当阳、荆门、襄阳,在应山县广水与京汉铁路衔接,全程两千多公里。1908年11月,詹天佑被任命为川汉铁路总工程师兼驻宜昌会办,当时他正负责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和人员、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该铁路1905年9月开工,1909年建成。

詹天佑深知川汉铁路工程更漫长艰巨,但当时离不开京张路工。1909年4月,他遣川汉铁路宜万段副总工程师、留美归国学子颜德庆先行前往宜昌。

川汉铁路开工典礼

青年铁路工程师颜德庆深受詹天佑赏识,在京张铁路、川汉铁路诸多环节是詹天佑得力搭档部下。《詹天佑书信选集》选编1905至1912年詹天佑信函225封,其中近50封写给颜德庆,足见二人友谊之深。

詹天佑在京张铁路工程期间,有时一日连发两三封信了解川汉铁路筹建情况并指导。1909年10月,京张铁路通车后,他即南下宜昌主持川汉铁路首段工程宜万段开工典礼。

好景不长,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强制将民营铁路国有化。

5月20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款600万英镑,以两湖厘金及盐厘税捐作抵押,并聘用英、德、美总工程师修造铁路,将本属民办的铁路强行收走且将收益权抵押给外国人,引发民间强烈反对。

川、鄂、粤、湘等省保路运动爆发,以“破约保路,维护完全商办”为宗旨抗议,四川保路运动最激烈,形成保路同志军起义,成辛亥革命导火线。国际时局与国内变革力量作用下,清王朝腐败灭亡是迟早之事,这笔借款压力致清政府收回民营铁路,保路运动则助推辛亥革命,债券引发结束封建帝制的革命,川汉铁路也因此停工。

 

传奇的“江湾颜氏”

 

19世纪,工业革命始于英国纺织行业,大机器生产主导后,蒸汽火车头问世。1825年9月27日,世界首条蒸汽机车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通车,开启近代铁路运输业。铁路以其优势受重视,19世纪末多国将修铁路作为国家政策。1889年清政府新政期间,认识到铁路对国家振兴重要性,决定修筑铁路并制定借债筑路政策,成洋务运动重要内容。国力衰微下,清政府设中国铁路总公司,向西方列强借款修铁路,却不得不开放修筑权、管理权及收益权,致国家权益严重流失。

清末发行的铁路债券(面值20英镑)

1881年耶鲁毕业回国的詹天佑是1872年清廷首批“留美幼童”学员,深得他厚爱的颜德庆来自传奇的“江湾颜氏”。

“江湾颜氏”据说是颜回后人,也有说太平天国时期从厦门迁居于此。较为准确的信息则可以从颜德庆父亲颜永京身上说起。

颜永京是近代中国重要翻译家、教育家及宗教华人领袖,被誉为“将西方心理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1854年留学美国,归国后居于虹口美租界,家中设私人英文图书馆,藏书涵盖多领域,家庭生活西式化,子女受中西文化熏陶。

“我们家的家具、陈设和装饰,都多少有些外国化了,饮食也中西合璧。从孩提时代,我们就习惯于欧洲的备餐、用餐方式……他(父亲)曾带我们游览美国和中国的战舰,参观由美国朋友经营的早期造纸厂,以及上海自来水公司。遇到马戏团来沪表演或上海业余剧社演出英语话剧,我们都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前往观看。”在民国外交家颜惠庆的日记里,曾这样记录颜氏家族的童年。

颜永京归国后创办了圣约翰书院,他十分注重培养现代人才,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兼顾学术与社会责任培养,颜德庆与哥哥颜惠庆更是在完成同文书院学习后,于1895年一同赴美求学,而后各自走上不同道路——他们不曾想到,与父亲那年的离别,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他们那时也不曾想到几个兄弟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成为互相依靠的得力帮手。

颜永京不仅关照自己的亲生骨肉,同样也照顾家族里的学龄子弟,颜惠庆、德庆两人的堂弟颜福庆也获家族支持,后赴美深造成为首位获耶鲁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詹天佑任川粤汉铁路会办,助孙中山制定十万公里铁路计划,颜德庆在其团队中成长为优秀工程师,颜惠庆则成驻柏林中方外交官。

1914年,詹天佑为落实孙中山《建国方略》中修建川汉铁路设想,重新勘测选新线路,但直至1919年逝世,未见铁路有动静。从1909年开工到1911年辛亥革命,川汉铁路首段完成60余公里线路,可通行工程列车线路17.3公里。至死,詹天佑也没有看到川汉铁路恢复建设,也没有看到一个月后爆发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颜惠庆在中国加入协约国对抗德国后搬到哥本哈根,一战结束到巴黎,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主张收回权益,但巴黎和会是列强分赃大会,明目张胆地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损害中国利益。颜德庆作为随员与颜惠庆支持顾维钧主张及《拒签宣言》。

没想到那些亲日的中国政客竟漠视中国和美国代表的存在,暗中签署了有利于日本的《中日合办胶济铁路》,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一切特权。此事经公开披露后,引发中国的抗议浪潮,五四运动在轰轰烈烈的归还青岛的口号声中开始。

1920年8月,颜惠庆任外交总长,他依然主张追求完整主权。1921至1922年在国际会议上寻求多方支持,几经努力终于使德国在山东领土财产归还中国,日本铁路矿业也归还有望。

 

胶济铁路

 

历史上,山东境内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于1899年9月开工,1904年6月建成,却有着不堪回首往事。

1897年冬,德国借巨野教案强占胶州湾,次年春迫使清政府签《胶澳租界条约》,夏对胶济铁路沿线初测,定测后修建,1904年夏全线建成。1914年8月,日本为占青岛对德宣战,北洋政府宣布局外中立,11月青岛德军投降,青岛成日本殖民地,胶济铁路被日控制,日向青岛移民,至1920年青岛日侨民达2万多人。

在全国民众抗争下,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日本企图破产。1921年8月,美国发起华盛顿会议,青岛回归再提上日程。日方在国际压力下将青岛和胶济铁路还给中国,但北洋政府需付5000万银元并以铁路收入作保。1922年2月4日,中日签《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属条约,后经5个月谈判,签《山东悬案细目协定》和《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中国付6100万日元赎回青岛及胶济铁路主权。

收回胶济铁路波折多,赎路费用商定是其一。日方要求4500万日元,颜德庆作为接收委员长,辅佐王正廷与日方力争,认为价码高,提出铁路回收评价标准,算出4000万日元,被日方推翻,他提出实地考察并邀外国专家论证。中日联合铁路委员会开会21次,最终签协定,决定铁路补偿金总额4000万日元,国库券利率定为6厘。颜德庆被称为功臣,“砍价高手”,一下子“杀”掉500万。1922年12月10日,青岛回归,成为1840年后首个被收回主权的被侵占城市。1923年1月1日,胶济铁路交接仪式举行,颜德庆主持,赵德三从日方接过资产册籍并签字,路权移交中方。

1923年2月15日,正当百姓欢喜过春节的时候,青岛开出的37次货物列车行至汶河大桥时桥毁车坠,致1死5伤。有人质疑起德国建桥质量。

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浮出水面:原来日占领八年间,疯狂掠夺物产矿产,铁路基础设施维持原状,仅抢修部分桥梁,德设计桥梁荷重量定为轴重13吨,日本采购美重型机车,冲撞力超轻便机车,大量增运货物,线路年久失修,加快桥梁损毁。另37次货物列车行驶至高密站时,司机央求站长将待命机车附挂列车车头,两台重型机车同时行驶在汶河桥上超重,致桥毁人亡。

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家仇国恨又添一笔。

 

火车轮渡

 

尽管有波折,然而成功收回胶济铁路让颜德庆的仕途更为顺畅。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时,他还领导建设南京下关火车轮渡,成为中国最早的火车轮渡。

上世纪初沪宁、津浦铁路建成后,长江阻隔致南北交通线无法接轨,靠轮船转载旅客,货物运输装卸搬运转驳过江,费时费力还易破损。清政府和民初北京政府曾有建桥之议,但因工程困难费用浩大未成,1918年,英籍工程师曾提及火车轮渡方案,后因经费作罢。

1946 年,颜家团圆。从左到右:表兄弟颜明庆,颜惠庆和
小弟颜德庆,表兄弟曹云祥,颜福庆,颜连庆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两路过江问题更显重要。1930年10月,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首都铁路轮渡设计委员会”,由颜德庆、萨福均等13人组成,参加设计者有颜德庆、萨福均等,他们在收回胶济铁路工作中就是老搭档。此次合作,更是设计了一套建造和维修费用低廉、运用方便、不影响长江航运且不受潮水涨落限制、经济安全的方案。

1933年9月,火车轮渡方案完工,两条铁路干线连接沪宁、津浦,火车渡轮定名“长江号”,长113.3米、宽17.86米,载重1550吨,可载40吨货车21辆或客车12辆。运行40年,为当时的铁路运输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令人惊叹地,从上海江湾的颜宅走出了外交家颜惠庆、铁路名家颜德庆、医学名家颜福庆,他们都为当时乃至后来的这片土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2年(一说1946年),颜德庆在上海病逝,他与詹天佑未看到的川汉铁路,1950年6月成渝铁路开工,1952年6月竣工通车,贺龙元帅剪彩。他与颜惠庆收回的胶济铁路1990年12月28日复线二期工程通车,2006年9月8日全线电气化。

如果英灵们在天有知,想来会对饮一杯,赞曰: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我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